重慶科技大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51年的原中央部委屬學校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準兩校合并設立重慶科技學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重慶科技學院更名為重慶科技大學。
學校是全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單位、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全國應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屬高校轉型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是重慶市重點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被評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學校2011年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單位,2017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21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中心區域,校園環境優美,學習、生活和文化體育運動設施齊全。校園占地總面積169.47萬平米,校舍總面積73.25萬平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6.8億元。圖書館建筑面積4萬余平方米,有紙質圖書210萬余冊,電子圖書204萬余冊,擁有大批數字化信息資源。學校是重慶市園林式單位、第一批重慶市文明校園。
現有教職工17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660余人,博士730余人。柔性引進院士4人,有國家級人才2人、省部級人才近90人,有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為代表的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團隊47個。有全日制在校生245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400余人。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學校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冶金與動力工程學院、材料與新能源學院、機械與智能制造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數理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設計與人文學院、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重慶非常規油氣開發研究院、重慶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院(重慶資源循環利用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創新創業學院、工程訓練中心、重慶智能數學與自主智能研究院等22個學院(部、研究院、中心)。有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資源與環境、機械、電子信息、土木水利、公共管理等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1個二級學科/專業學位領域碩士點。有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海洋油氣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25個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聘請了國際著名自動控制與機器人學家、美國華盛頓大學談自忠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伯克利大學Shankar Sastry教授擔任客座教授。
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項。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8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國家級一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學生近三年先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器人等學科競賽中獲得了1800余項國家級獎勵。2015年、2020年兩次獲得第9屆、第14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總決賽冠軍;2017年和2019年分別獲得第44屆和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銀牌;2024年,榮獲第十四屆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團體金獎和唯一最高獎“卓越杯”;學生在冰球、排球、網球、跆拳道、體育舞蹈、啦啦操、輪滑等全國大學生錦標賽中榮獲全國冠亞軍20余項;自2015年以來學校連續四輪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排名前200名。學生連續兩年入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并榮登《人民日報》;1名本科生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見義勇為勇士”,被重慶市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并榮獲“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
學校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法、文、藝多學科協調發展,在油氣勘探與綠色開發、低碳冶金與先進材料等領域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鮮明。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材料與化工、機械、化學、公共管理等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專業群。工程學、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1個、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2個,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1個、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2個,復雜油氣田勘探開發、納微復合材料與器件、制藥過程數字化、輸變電工程防災減災和非常規油氣綠色高效開發等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業過程在線分析與控制、復雜金屬礦產資源增值處理與清潔提取等2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非常規油氣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籌)、城市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個重慶市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有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個、社科研究中心4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
近年來,學校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科研經費逆勢上漲,2023年合同經費首超3億元,到賬經費近2.6億元,均創新高,總量居重慶市屬高校前列,其中企業橫向科研經費占比80%以上,穩居中國高校企業科研經費排名前100強。2014年以來,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180余項國家級課題,獲授權專利1300余件。參與完成的“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研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牽頭完成的“機械爐排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近五年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政府和行業協會(學會)科研獎勵130余項。2021-2023年,在重慶市科技獎勵中,學校牽頭項目數和獲獎總數均位居在渝高校前列,連續2年躋身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百強高校。
學校積極開展海內外合作辦學和科學研究,與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芬蘭哈格赫利爾應用科技大學、荷蘭格羅寧根漢斯應用科技大學、墨西哥維拉克魯斯大學、韓國國立慶北大學、韓國國立昌原大學、重慶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安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關系。學校依托行業辦學,主動適應和服務石油、冶金行業和成渝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寶武鋼鐵、西南鋁、重鋼、紫金礦業、德勝釩鈦、美國卡萬塔能源公司等5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戰略協議,與市應急管理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銅梁區等政府簽訂了戰略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精心打造文化藝術節、創新創業節、體育文化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現代大學文化系列的“三節兩系列”文化品牌活動,組織開展“習語寄青年”“立德樹人微講堂”“紅巖之上”“大學第一課”“行為養成挑戰賽”“輔導員行走課堂”以及新生入學主題教育等系列活動,持續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數字賦能,深入開展“兩走一貼近”,不斷豐富“紅五月”主題系列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大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等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活動,建有各類學生社團,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學校是重慶市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機遇,與西部(重慶)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聯合打造占地920余畝的重慶科技大學智慧創新中心,進一步拓展學校辦學空間布局,為重慶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實施“特色立校、文化興校、人才強校”發展戰略,聚焦更名后的第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兩項中心任務”(全力抓好“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和“智慧創新中心建設”)及“六項重點工程”(“育人提質工程”“名師引育工程”“創新躍升工程”“文化潤心工程”“開放融合工程”“改革賦能工程”),全方位推進內涵建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煥發新氣象,展現新作為,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而不懈奮斗!
通訊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東路20號
郵政編碼:401331
網址:www.cqust.edu.cn
工業設計相關專業:
1、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等知識領域的工程知識及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能在機械、石油和冶金裝備制造業領域從事產品設計、制造、設備維護、運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5年左右,能夠勝任解決機械工程相關的復雜工程問題的工作崗位,成為技術或管理骨干。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與CAD基礎、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加工技術、軋鋼機械、石油鉆采機械、工程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畢業設計等。
畢業去向:專業為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重慶市高校一流本科專業、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專業、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校級品牌專業,辦學歷史悠久,是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傳統優勢專業。近三年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超過95%,就業面寬、就業率高、發展前景好。主要包括機械、汽車、石油、冶金等行業的產品設計制造、技術改造、質量控制、生產和項目管理、設備維護和運行管理等。
2、環境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扎實的環境設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適應環境設計行業和重慶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具備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的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能在環境設計機構及相關行業從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項目策劃、工程施工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造型基礎(素描、色彩、表現技法等)、構成基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環境設計相關軟件、設計藝術理論(設計概論、中外設計史等)、空間設計基礎(設計思維表達、設計制圖、人機工程學等)、環境設計系列專題設計(室內專題、景觀專題)、環境設計工程策劃與組織(材料與工藝、裝飾工程造價)等課程。
畢業去向:室內設計、裝飾設計、景觀設計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室內外環境設計、陳設設計、景觀設計、裝飾工程施工與組織、裝飾工程現場管理等工作。
3、視覺傳達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知識技能和理論基礎,設計文化視野寬廣,專業審美素質高,設計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突出,能夠在設計行業、出版行業、媒體行業、教育行業和各企事業單位的設計部門及崗位從事平面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廣告設計、網頁設計、UI設計、品牌設計與推廣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具備統籌解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相關工作問題的能力,成為所在領域的中、高級專業人才或管理人才,或有能力自主創業。
主要課程:書籍設計、廣告設計、包裝系統設計、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策劃、導視系統設計、游戲原畫設計,以及設計藝術理論、設計藝術基礎(設計思維表達、裝飾與圖案、平面設計基礎、空間設計基礎)等。
畢業去向:傳統傳媒產業、新媒體產業、自媒體平臺、廣告公司、包裝設計公司、游戲公司、學校教育機構,或各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廣告策劃與設計、出版與印刷設計、美術編輯、包裝設計、新媒體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攝影及音視頻后期制作、UI設計、游戲原畫設計等工作。